供试液调节PH的意义
《中国药典(2020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
微生物计数法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肠溶制剂),或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结肠溶制剂),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控制菌检查法的供试液制备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 ”。
两法对于供试液制备所使用的稀释液都有明确的pH值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备供试液时要注意调节pH值,那么为什么调节pH值至6〜8这个范围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H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主要通过几个方面实现:一是使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所带电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二是引起细胞膜电荷变化,导致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能力改变;其三是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不同微生物对pH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它们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生长,这个pH范围有宽、有窄,而其生长最适pH常限于一个较窄的范围。
随着环境pH值的不断变化,微生物生长受阻,当超过最低或最高pH值时,将引起微生物的死亡。为了维持微生物生长过程中pH值的稳定,制备供试液时要注意调节pH值,而且往往还要加入缓冲物以保证pH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所以制备供试液时通常优先选用缓冲液作为稀释液,如选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液,药典在配制培养基时已明确要求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pH值为7.3±0.2。在制备供试液时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也应该优先选用缓冲液调节。若供试液pH值较低或较高时,如加入的酸或碱液体积较大,则需更换适宜pH值的稀释液来制备供试液。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的pH值不同。如大肠埃希菌最适pH为6.0〜8.0,在pH为4.3〜9.5之间也可以生长;枯草芽孢杆菌最适pH为6.5〜7.5,在pH为4.5〜8.5之间也可以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适pH为7.0〜7.5,在pH为4.2〜9.3之间也可以生长;黑曲霉最适pH为5.0〜6.0,在pH为1.5〜9.0之间也可以生长。有些细菌甚至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中生活。依据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可将细菌划分为嗜中性菌、嗜酸性菌和嗜碱性菌三大类,其中嗜中性菌的最适生长pH范围是6.0〜8.0,嗜碱性菌的最适生长pH可高达10.5,嗜酸性菌的最适生长pH可低至3.0。大多数细菌最适环境pH为6〜8之间,可生存的pH范围在4〜10之间。大多数酵母菌、霉菌则适合于pH5〜6的酸性环境,但生存范围在pH1.5〜10之间。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査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菌、白色念珠菌)。根据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目标菌范围,在制备供试液时,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
注:文章参考来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附录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中国药典》2020年版附录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pH对微生物的影响》(作者:陈燕飞);百度文库。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