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类型及特点
疫苗按其组成成分和生产工艺可分为以下类型:
1灭活疫苗
该类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培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成的疫苗,如百日咳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此类疫苗包含病原微生物,但在疫苗成品中病原微生物已经被灭活。该疫苗抗原含量大,免疫效果较弱,须多次注射,免疫持久性欠佳。但有些病种灭活疫苗无效。
2减毒活疫苗
该类是指采用病原微生物的自然弱毒株或经培养传代等方法减毒处理后获得致病力减弱、免疫原性良好的病原微生物减毒株制成的疫苗,如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等。此类疫苗成品中存在具有活性的病原微生物,当其注入人体后,病原微生物会在人体内进行繁殖,随后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该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持久性好,接种剂次少。但具有一定的疫苗株发病风险。
3亚单位疫苗
该类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培养后,提取、纯化其主要保护性抗原成分制成的疫苗,如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亚单位疫苗等。此类疫苗成品中已不存在完整的病原微生物,只含有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的抗原成分。该类疫苗本身分子较小,免疫原性较差,通常需要加佐剂才能达到疫苗的免疫效果。但由于有效成分单一,方便其浓缩、纯化,以及开发多价、多联疫苗,使用安全高,生物安全风险小。
4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
该类是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重组到细菌(如大肠杆菌)、酵母或细胞,经培养、增殖后,提取、纯化所表达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的疫苗,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此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已经不使用病原微生物,产品组成与亚单位疫苗类似,结构更单一,只含有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的抗原成分。该类疫苗只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一个或几个成分而非完整的微生物,免疫原性差,通常需要佐剂辅助免疫原性,宿主细胞生物安全风险小,可生物反应大规模生产,使用安全。
5其他类疫苗
由不同病原徼生物抗原混合制成的疫苗为联合疫苗,如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由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血清型的抗原混合制成的疫苗为多价疫苗,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组分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制成的疫苗为结合疫苗,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人用疫苗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