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疫苗发展简史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健康,人类一直在寻求摆脱各种瘟疫的方法。直到一百多年前,传染病的各种病原体被逐步确认以后,对传染病的控制才逐步被规范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部分,而接种疫苗,正是保护人类易感人群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
目前人类有文字记录的预防接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0 世纪,在我国宋真宗时期就有人采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1742 年刊印的《医宗金鉴》中详细记录了我国自1695 年以来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至17 世纪,这一方法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1798 年,英国著名的Jenner 医生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将牛痘接种于人体预防天花。牛痘苗弥补了人痘苗的不足,并可人工制备,这成为现代疫苗的开始。19 世纪末,随着传染病病原体分离技术的发明,霍乱、伤寒、鼠疫等疫苗相继问世,并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中普遍使用。
20 世纪是科技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与疫苗相关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科技术突飞猛进,疫苗研制领域也硕果累累,陆续有卡介苗、百白破等几十种疫苗上市使用。进入21 世纪,疫苗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已经有7 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多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HPV 疫苗、H1N1 流感疫苗等新型疫苗获得批准。历史上各时期人用疫苗的发展概况见表1
表1 人用疫苗的历史发展概况
相对于悠久的接种历史,我国的疫苗发展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上海、武汉、长春、兰州、成都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医科院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成立,生产和研制出了大量传染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疫苗生产企业不断增加,目前约有40 多家疫苗生产企业,每年生产百白破、乙肝等60 多种疫苗,每年批签发上市疫苗数在7 亿人份左右。2011 年,中国的疫苗监管体系正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为中国疫苗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2013 年,随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通过WHO 预认证,我国的疫苗也开始出口海外走向了世界。目前我国共有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疫苗四款疫苗产品通过WHO 预认证。(转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