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真的有害吗?
微生物污染将极大的影响化妆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因此全球现行的化妆品行业法规,包括《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化妆品中微生物是有限制的,见表一。
如:2018年美国FDA召回事件中,被召回化妆品类型有皮肤清洁类产品(14起)、洗发护发类产品(10起)、纹身墨水(5起)、皮肤护理类产品(4起)、婴儿用品类产品(2起)、口腔清洁类产品(2起)、发用造型类产品(2起)。虽然产品类型各有不同,但被召回原因主要集中在微生物问题上。
但是,让研究人员头疼的是,传统理念将“干净”和“无菌”混为一谈。在过去30年里,化妆品企业由于担心微生物污染而在产品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杀菌剂,使得湿疹、痤疮等问题增加了三倍。一个简单的例子,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导致化脓性感染,而表皮葡萄球菌反而会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因此,在化妆品行业发展上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微生物的问题,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发现它,监控它,利用它”。目前整个化妆品行业仍处于“发现它”的阶段。可喜的是,有些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类皮肤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开发出了含有益微生物的化妆品。
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L'Oréal)将“微生物组”视为将给美妆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领域之一。他们从2009年开始皮肤微生物组研究;
宝洁(Procter & Gamble)已经申请了一种益生菌组合的专利,他们称这种混合物“能够改善皮肤菌群的健康”;
欧莱雅也申请了一项细菌提取物的专利,称可以“平衡”干燥皮肤表面的菌群;
强生(J&J)正在与Biomedic公司合作,开发一种用于美容的细菌疗法。
这些公司不约而同地在鼓励消费者——把“细菌”买回家,涂到脸上,让自己的皮肤变成培养皿。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太可怕,但实际上已经在用“益生菌/元”涂脸了:
理肤泉:“平衡”干燥皮肤表面菌群
倩碧发红解决方案(去红血丝洗面奶):乳酸杆菌提取物
兰蔻“小黑瓶”:3种糖类“益生元”和4种酵母裂解物
Lipikar Balm AP+高强度保湿霜:细菌衍生成分vitreosdilla ferment
Dior乐肤源卸妆油:“喂养皮肤微生物群”
Fresh面部护理精华:红茶菌Kombucha
多项研究综合表明:
副卡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ci能抑制皮肤炎症;
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能抑制P. acnes的过度生长,有助于减少痤疮和酒渣鼻患者的发作;
嗜热链球菌 S. thermophilus, 人型链球菌 S. hominis 和表皮链球菌 S. epidermidis都对湿疹患者和敏感皮肤患者有益。
一方面,含微生物的化妆品制品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好处,另一方面,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及检验机构的检验方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如何区分有害及有益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计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注:文章参考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
smh:Why bacteria is the new buzzword for beauty
theatlantic:A Probiotic Skin Cream Made With a Person’s Own Microbes
图片来源网络。